□ 胡立彪
“店主承諾:雞翅均選用鮮雞分割而成,絕不采用冷凍雞翅,絕不添加化學成分,炸制用油均采用優(yōu)質(zhì)大豆油,如做不到以上幾點甘愿后代流離失所?!边@是河南商丘某小吃街一家雞翅店門口牌子上的文字。在這條小吃街內(nèi),所有的商戶門口都有寫著類似承諾的牌子。據(jù)悉,這是小吃街管理部門的統(tǒng)一要求,若沒有這樣的承諾牌,商戶不得入駐。
此事一經(jīng)媒體報道,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有支持者認為:“毒誓在前防治,法律在后加固,雙重效果確保食品安全?!币灿蟹磳φ弑硎荆骸岸臼囊粍t與社會文明相悖,二則有多大作用很難說?!毙〕越止芾矸交貞Q,此前為治理食品安全問題多是采取罰款的方式,但效果并不好,讓商戶掛“毒誓牌”的目的是“讓他們憑良心自我監(jiān)督”,目前看,施行這種管理模式“效果特別好”。
為搞好食品安全而讓人賭咒發(fā)誓以期收“憑良心自我監(jiān)督”之效,這種做法并非河南商丘這條小吃街首創(chuàng)。早在2012年,安徽合肥一家酒店就曾干過類似的事:在酒店大堂設立承諾牌,上書“酒店全體家人拿命向你保證我們的食品!”文字下按有從董事到員工一應人等的鮮紅手印。對此,有學者評論,這種形式是“食品安全信用危機的產(chǎn)物”,大家對食品安全都心存疑惑,商家無奈之下,只好采取有些偏激的做法。
放下“與社會文明相悖”這一點不談,就以毒誓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效果看,恐怕并不會像河南商丘小吃街那位管理者所言“特別好”。基于“食品安全信用危機”這一判斷,在信用缺失的語境下,毒誓作為一種信用表達,自然也是不具有多少可信度的,換一種說法就是“不值錢”。不久前制造了轟動效應的“辛巴帶貨問題燕窩事件”的主角,在直播時曾一再聲稱“賣假我辛字倒過來寫”,這種民間常用的“毒誓”變得兒戲一般,其約束力幾乎為零。道理很簡單,不管是治理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其他任何市場問題,道德自律從來都不是治本之策。畢竟,這是一種低成本的管理思路,既不符合基本的市場規(guī)律,也有違管理科學。正如有網(wǎng)友所言,有良心的商家無需立誓也能保證食品安全,無良心的商家發(fā)再多再狠的毒誓也無法喚醒其良知。
顯然,把希望寄托在“精神管制”上是舍本逐末。那么,食品安全真正的“本”,或者說真正的動力在哪里呢?答案其實很明顯,只要用利益機制分析就能找到。在食品安全中直接相關的利益體只有商家和廣大消費者,而動力之源也只能出自這兩者。就商家而言,他們的動力雖然有一部分的確可以通過自律獲得,但更大的力量則來自外部,即競爭壓力和監(jiān)督。在追逐利益的時候,特別是在市場競爭非常充分的情況下,商家大多是不敢亂來的,因為這樣的代價太大。而“充分競爭”和“代價”,則是政府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達成的。就消費者而言,他們的動力則源于對自身權益的主張和維護。一旦出現(xiàn)食品安全問題,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,他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拿起法律武器與商家進行對抗。
不過,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現(xiàn)狀是,市場環(huán)境并不完善,商家所面臨的外部壓力不足,而消費者向商家施壓的動力也不足。食品安全違法成本過低,這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多發(fā)的一個根本性的因素。基于此,通過增加違法成本以遏制違法行為成為了必須。前文小吃街管理者所謂“罰款效果不好”,并不是“罰”不起作用,而是罰得不夠狠,遠未達“震懾”的程度。
在正常市場條件下,商家是要追求長期發(fā)展的,但當下市場短視化、短期化情緒嚴重。若市場不能給商家一個追求長期利益的空間和信心,他們就會產(chǎn)生投機心理,干什么都只是撈一票走人。在這樣一種市場環(huán)境和心態(tài)下,商家為了“撈”自然就不會注重信譽,不會注重質(zhì)量,食品安全也就難以保證了。
食品安全不是簡單的食品行業(yè)、企業(yè)道德等領域的淺層問題,而是涉及政府管理、執(zhí)政理念等宏觀層面的問題。如果企業(yè)和消費者的積極性都發(fā)揮出來了,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,而政府管理也就輕松了。
《中國質(zhì)量報》【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