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定有不少人急著在年末出手買車,消費者習慣性的思維是:年底是旺季,促銷打折的時候可以買到性價比更高的車子。然而你想過沒有,也許正是你的這種想法把廠商慣壞了。
車市正常的規(guī)律是每年的四、五月和九、十月以及年底構成了一年中的三個旺季,而夏季和春節(jié)后是淡季,畫一條曲線的話,它類似一個“W”型。這個大規(guī)律不會變,但有些年份會不一樣。比如說去年就幾乎全是旺季,但仔細看的話,12月這個旺季仍然創(chuàng)造了141萬臺的全年最高單月銷售紀錄。這就是消費者認為年底是鐵打不動的旺季的由來。
今年來看,雖然下半年有回落,而且不是月月都賣得好,但規(guī)律性更明顯了,4月和9月都是155萬臺,都創(chuàng)造了全年月均銷量的峰值,我們有理由相信年底仍然會達到一個歷史高峰。大家之所以關心年底的銷售,其實是盼著商家在年底打折促銷,以降低壓庫的風險。其實,從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的統(tǒng)計來看,目前的轎車庫存全國也就在50萬~60萬臺,和2004年上百萬臺的庫存相比差著一倍,壓力應該問題不大。包括大眾、通用、神龍在內,今年所有企業(yè)的總體銷售情況都不錯,可以說“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”。庫存包括兩部分:生產庫存和渠道庫存。一些大的經銷商已經在上半年預見到下半年的走低,提前消化了渠道庫存,訂單排到明年的也大有其人,因此,經銷商感受到的壓力并不明顯。廠家的盈利水平居歷史最高位,它的生產庫存壓力也很小。這是降價促銷不會大規(guī)模出現的第一個原因。
第二個因素是年底前換代新車不多,廣州車展大概就是新邁騰B7、新波羅和新鈴木雨燕會換代,這些車換代了,前代車可能會降價,之前還有個JEEP的大切,但不是走量的車型。換代車少,就不會給市場上帶來太多的波動。因此,買便宜貨的期待值不要太高。
另一方面,就算便宜也要當心。有句老話叫“蘿卜快了不起泥”,大家不要急著買新車,新車質量和服務水平需要一段爬坡期,新技術更需要市場檢驗。一般情況下,新車上市半年之后,裝配質量和維修配件服務水平才能平順地運轉起來,如果那個時候再利用淡季出手,應該既能買到便宜貨,又能享受更好的服務,還不用加價排隊看人家的臉色。產品質量和口碑也能看的更清楚些。
從10月份中國汽車質量網的投訴來看,新車的異響和輪胎故障已經成為投訴的重點,本期的關注點自然也就具象到輪胎這些內容。應該說,新車投訴的個案涉及到廠商、用戶自身駕駛習慣和使用環(huán)境等諸多要素,很難一句話講清,但廠商被旺市慣出來的毛病必須加以糾正。作為好車觀察家,我們不希望被人誤以為只會向某些企業(yè)發(fā)難,而是希望通過更多的優(yōu)秀案例傳播好車的評價標準和理念,這一點從我們這期對吉利帝豪的百名車主評價中可見一斑。
2010年,廠家的質量觀正在藉由去年的豐田召回事件而發(fā)生著改變,當“性價比”與“利益觀”漸漸趨向于“信譽度”和“口碑觀”的時候,車主的美好時代將真正開始。